
作为上海人口大区与老龄化程度位居前列的城区,普陀区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占比已超4成。面对这一老龄化现状,“十四五”以来,普陀区响应国家战略,将发展银发经济作为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抓手,出台了一系列政策。
从顶层规划到落地实施,普陀区以系统性的政策框架,构建起覆盖养老服务、产业创新、消费升级、科技赋能的全链条银发经济生态。
先行先试,普陀区建成全市首个“长者友好商城”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每周四下午附近老年居民都会来到上海真如环宇城MAX,兴致勃勃地参与商场举办的“老顽童电玩派对”,各类精彩活动让他们乐在其中。“很开心,和年轻人待在一起,觉得自己也变年轻了。”老人笑着说。
老年居民参与上海真如环宇城MAX举办的活动
自今年5月起,上海真如环宇城MAX都会举办长者沙龙“老友聚”,邀请退休在家的老年人参与各类活动,从看电影、学手机,到体验电子游戏,内容丰富多样。活动通过与居民区合作招募,每次名额一放出,便迅速被报满。上海真如环宇城MAX相关负责人介绍:“ 在长者沙龙的实践过程中,商场发现上海老年人的消费需求是很丰富的,他们也很喜欢拥抱新鲜的事物。”

除了缤纷老年活动外,上海真如环宇城MAX服务台还配备了心脏除颤仪、轮椅租借和血压仪。这些看似微小的细节,却为使用轮椅的老年群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
为老年人提供细致入微的服务,发展银发经济,商场能获得什么?从一组数据中可以窥见银发人群潜在的消费力:从上海真如环宇城MAX的整体数据来看,老年会员数量较年初稳步提升了13.7%,有25%的群体产生了复购。而参与到“老友聚”内的多家餐饮商户,客流量、营业额同比都有两位数的增长。
今年7月,普陀区举办全国养老消费季暨上海银发生活节普陀站启动仪式,发布全市首份《长者友好商城建设标准》,而上海真如环宇城MAX成为全市首个获此称号的商场,标志着“长者友好”从理念走向标准化、制度化。
普陀区民政局副局长丁磊敏介绍:“针对长者友好商城建设,我们制定了清晰的标准,即长者友好文化、长者友好管理、长者友好服务、长者友好环境,以及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丁磊敏进一步透露,根据规划,到2026年中,普陀区将孵化5家长者友好商场。
政策引领,多举措护航银发经济发展
“十四五”以来,普陀区将银发经济作为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与民生优化的核心战略板块,纳入全区产业升级与民生保障的顶层设计,通过系统化政策工具包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普陀区民政局牵头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发布《关于推动普陀区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及《普陀区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明确“三区两中心”发展格局:老年友好区、创新发展区、消费示范区,产业集散中心与人才引育中心。
当前,普陀区还在研究推进银发经济产业园建设工作,围绕“一体化创新商业模式、一盘棋银发产业集群、一站式国际经贸枢纽”的“三一”发展战略,聚焦智慧养老、智能穿戴设备、康复辅具等细分赛道,打造立足上海、辐射长三角、面向全球的银发产业综合示范园区。
普陀区养老院
围绕着园区建设,普陀区正着力引进龙头企业、行业领军企业等,研究制定普陀区银发经济产业扶持政策,增强银发产业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积极搭建政企银投研多方对话平台,承办市级“银发经济会客厅”全媒体访谈系列活动,汇聚行业智慧和实践经验。
普陀区老年活动
除了出台一揽子银发经济政策外,普陀区民政局还聚焦提升服务效能,计划有序推进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工作,在全区范围内再建设一批适老化改造样板间,并继续完善老年人出行服务并推进助医陪诊工作,加快推进“物业+养老”试点工作,探索“原居养老”新路径,以更实举措强化民生保障,充分激活银发经济发展新动能。
普陀区举办的养老技能竞赛
倍悦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